10月14-17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CCTV1和CCTV4播出了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初心和使命》。
在专题片中,全国政协委员、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参与奥运保障以及在贵州扶贫的事迹获得了重点呈现。
专题片中显示,刘延云自2008年起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一直关心农村建设等议题,多次就扶贫工作建言献策。刘延云也在专题片中表示,“到毕节之后,被这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下定了扎根贵州毕节三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心。”
作为政协委员,刘延云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建言献策,提交了诸多关乎国民生计的提案建议。近年来,刘延云也带领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01立“为中华崛起而工作”初心推动产业报国与扶贫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国家培养我们大学毕业,再到创业成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农民家庭出身,在专题片中两度亮相的刘延云表示,“这都要归功于国家的好政策,因此我们更要加倍负起责任、回馈国家、回馈人民。”
知行合一,20岁的刘延云在大学期间就写下了“为中华崛起而忘我工作,为祖国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誓言。毕业之后的刘延云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20多年来一手打造了如今团餐年收入过百亿的中国团餐第一品牌千喜鹤,于2008年成为奥运会冷鲜猪肉及猪肉制品独家供应商,并在2017年创办了国内首个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
在此期间,刘延云不仅频繁就助农工作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也身体力行推进农业产业化,走访了全国多地的贫困县村。经过充分调研,刘延云决定带领企业,在贵州毕节和河北隆化两地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提出了执行和思想层面的“两个三步走”扶贫思路。
据了解,在贵州毕节,刘延云累计投入9500余万元,在当地建立起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的供应链体系,在供需两端搭建了一个平买平卖的农副产品流通平台,帮助当地农户实现了可持续的脱贫、增收、致富。截至2018年底,助农平台助销农产品18.48万吨,金额7亿元,惠及72个贫困乡镇、479个贫困村,培养300名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帮助7万名农民脱贫致富。刘延云在专题片中表示,预计到2019年底,将带动和帮助当地20万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在河北隆化,刘延云投入5300万元兴建了一个肉牛养殖基地。该基地设计生产规模存栏育肥牛可达2200头,年可出栏优质育肥成牛6600头。截至目前,基地存栏育肥牛1600头,已经出栏500头,发展了200户养殖户。此外,基地年收购青贮5000亩、玉米秸秆5000亩、玉米5000吨,惠及增加农民收入达3000户。自建成投产以来,基地共计带动惠及在册贫困户281户821人,年兑现惠及扶贫助农资金155万元。
02共享20年团餐管理经验,助推中国团餐现代化进程
在扶贫助农方面,刘延云用自己的行动与成果兑现了当初的誓言。而事实上,刘延云在大学时期写下的誓言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迈向一个新台阶。而这,也正是刘延云二次创业成立禧云国际的原因所在。
刘延云深耕团餐近30年,团餐是中国餐饮三大支柱之一,市场份额占到了餐饮的三分之一,已超过万亿级。然而,与社餐的数百万家企业相比,团餐虽然只有10万家企业,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规模效应差,且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低、食安问题频发,这些都是困扰中国团餐经营者的难题。
从2001年开始,刘延云牵头总结编写了数十万字的团餐精益化管理系统,并不断迭代更新;作为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和团餐委员会主席,刘延云持续向团餐行业介绍团餐管理和标准化方面的经验;作为政协委员,刘延云在两会上积极献言进策,提交了多份关于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减费降税等提案,让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到了团餐行业的变革。
“改革开放40年,团餐也经历了40年的发展。我有幸见证了中国团餐的变迁,也很欣慰中国团餐即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刘延云表示,“希望能在我们的努力下,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最终能够帮助百万餐饮人创业成功、解决三百万人就业的伟大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